熔断,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。简而言之,就是在达到特定价格波动极限前,为合约设置一个熔断价格,使合约的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。这种机制主要作用于股指期货等金融产品,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在价格剧烈波动时提供一个冷静期,从而抑制市场的非理性过度波动。
在我国,沪深300指数期货是目前唯一采用熔断机制的金融品种。而在国际上,如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等成熟金融市场,早已实施了这一机制。熔断机制的设计,是在市场波动达到10%的涨跌停板之前,预设一个6%的熔断点。例如,当股指期货的指数点升跌幅度达到6%时,随后的10分钟内,其指数报价将不能超出这个熔断点。这一设计不仅为交易者提供了警示,也为期货交易中的各级风险管理提供了提示。
熔断制度对股指期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预警作用。熔断机制能对交易风险提供预警,有效预防风险的突发和严重性。在达到熔断点前,各种提醒和警示已经发出,使交易者、代理会员、结算会员和交易所都能意识到即将到来的交易状态,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。
2. 思考与操作时间的赢得。当市场波动达到熔断点时,会有一个熔断期内的交易时间,这为交易者赢得了考虑风险管理方法和下达交易指令的时间。在恢复交易后,交易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操作意愿下达交易指令,实现成交。
3. 消除陈旧价格导致的流动性下降。在出现异常波动的单边行情中,由于大量的买卖订单堵塞,可能会产生陈旧性价格,导致数据显示滞后。而有了熔断期,可以消除这种指令堵塞现象,保证交易的畅通。
4. 制度保障。熔断机制为逐步化解交易风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,使市场在面对极端行情时能够分阶段、有序地化解风险。
熔断机制的实施对稳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。事实上,自从美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后,长达18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生股灾,这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。不断完善和优化熔断机制,对股指期货乃至整个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。
一、有利于缓解因陈旧价格导致的期货市场流动性降低。在股指期货出现异常波动的单边行情时,由于大量的买盘或卖盘交易积压,会导致行情显示出现延迟,进而产生陈旧性价格。这时所看到的价格实际上是前一个时刻的价格,按照此价格进行交易往往无法成功成交。而不成交的指令不断涌入交易系统,会进一步加剧交易堵塞,使得数据展示更加滞后。有了10分钟的熔断期,可以有效解决交易系统的指令堵塞问题,消除陈旧性价格,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。
二、为逐步消解交易风险提供了制度性保障。在极端行情发生时,如果没有熔断机制的市场会显得杂乱无章,原本需要数月甚至一年的波动幅度可能在顷刻间完成,这使得许多交易者措手不及。尤其是在保证金较高的情况下,一旦市场发生剧变,账户资金可能会迅速被穿透,这无疑增加了结算的难度并可能引发众多纠纷。
三、香港期交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停市并非解决市场危机的有效方法。在1987年股灾后的日子里,香港期交所曾宣布停市四天以减少损失,但此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。累积的市场风险如洪水溃堤般泛滥成灾,开市后恒生指数再次大幅下跌,许多会员因保证金穿仓而无法履行合约,违约事件频发,交易所几乎面临破产的危机。
四、裕祥提醒大家:熔断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。当市场波动加剧时,交易会被强制性中断,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。这种熔断机制的实施也需付出一定代价。目前一级阈值幅度设置较低,历史数据显示每25个交易日中就有一个交易日的波动幅度超过5%。二级阈值与一级阈值设置之间差距过小(仅2个百分点),这可能导致正常交易较为频繁地被中断。
总结而言,熔断机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市场稳定和降低风险,但其设置和实施仍需谨慎考虑其代价和影响。我们应持续关注其实际运行效果和市场反应,以便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机制。